后天性动静脉瘘一旦形成,由于动静脉之间压差大难以闭合,应早期采用有效方法治疗。以往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而今随着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某些大或较大的血管动静脉瘘已可用腔内支架移植物进行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动静脉瘘方法很多,必须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病例类型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1、瘘口近端动脉结扎法:早在19世纪初,就有通过近端动脉结扎法治疗周围动静脉瘘,但因侧支循环可使瘘口继续存在,达不到治疗目的,且存在肢体远端缺血的可能,目前已被摒弃。
2、瘘口两端动静脉四头结扎术:虽然祛除了瘘口,但术后出现远端肢体血供不足,静脉回流障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下肢肿胀等,一般不宜采用。目前只适用于肢体远端非主干动脉,且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的动静脉瘘。
3、瘘管结扎术:适用于管状型动静脉瘘。
4、瘘口关闭,血管重建术:术中根据动静脉瘘的原因、部位、大小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经静脉切开瘘口修补术;瘘切除、动脉和静脉壁侧面缝合修补术;瘘切除、动脉对端吻合静脉侧面修补术;瘘切除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瘘口旷置、动脉旁路术等。一般认为主干动脉都需要重建,而对静脉而言,直径等于或大于腘静脉的静脉都需要重建,直径较小的单纯结扎即可。
5、介入栓塞治疗:适用于小的、非主干动脉的动静脉瘘,如股深动脉、髂内动脉、胫前、后动脉、腓动脉、椎动脉和一些小的分支动脉。栓塞剂包括吸收性明胶海绵、不锈钢圈、记忆合金弹簧圈、二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等,可根据情况选用。栓塞后有远端组织缺血的可能。
6、腔内血管内支架治疗:随着腔内血管外科的发展,通过介入方法在瘘口处动脉释放人工血管内支架,隔绝动静脉之间的血流,适用于发生在大中动脉的动静脉瘘,如锁骨下动脉、髂动脉和股动脉等,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