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中老年性多见的慢性疾病,而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在众多治疗者中总有些错误的方法或者观点出现。下面来看看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时要注意什么。
在调整降压药物的头两周至关重要。除了要密切监测血压外,还要留意身体有无不适。身体的不适又意味着血压没有调整到最佳范围,也可能意味着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来说,降压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有10%-20%,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是无法预知的。
在服药后患者要留意自己有无出现头痛、心慌、脚肿、咳嗽等不适。并在服药两周后再次就医,告诉医生。医生会依据患者的血压以及身体反应来调整药物的类型或剂量。
老人降压可适当“放宽标准” 不超过150/90毫米汞柱即可
关于血压的控制目标,根据国内外最新的诊断治疗指南,一般来说,60岁以下的人群,血压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为达标。对于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高低压差较大的老人,血压可以适度放宽,不超过150/90毫米汞柱即可,过低则会影响血液对脑、肾脏的灌注,易增加脑梗风险,也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把高压降到140-150毫米汞柱即可,同时应警惕低压不要过低。有些老年人体魄健康,如果能耐受,也建议血压可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要提醒的是,如果高血压患者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患者,情况则不同,血压需控制更加严格,最好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
哪种降压药物更适合老年人呢?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 阻滞剂,它们有各自的治疗特点,适合不同的人群。研究显示钙通道拮抗剂和利尿剂能显著降低老年人血压,尤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至于该如何选择、搭配,最好让医生进行评估后判断。除此之外,由于低压太低与动脉硬化有关,因此,医生还建议这类老人同时服用改善血管弹性的药物,例如降脂药,有助于减少高低压之 差。
降压过猛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至少监测血压两周,每天一早一晚
对于刚开始服药、血压还不稳定的老年患者,一般建议至少密切监测血压两周,每天两次,一早一晚(早晨6-10点钟期间血压较高,波动最大,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时 段,最好早晨洗漱完毕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静坐10分钟,开始测量血压。许多人在傍晚也容易出现血压高峰,最好在傍晚睡前坐10分钟后测量血压)。家中测 量血压强烈推荐电子血压计。对于像张伯这类压差较大的老人,在刚开始调整药物阶段,最好饭后(特别是午饭后)也监测血压,这时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当血压过低时,老人会感到困倦、乏力、打哈欠不止(有的甚至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现这些不适时,提示老人需要就医,调整降压药物的类型,以及剂量。
找良医网温馨提示: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