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飞机起降或上下高速电梯时,常会有一种耳朵堵耳朵闷的不适感,好像耳朵里塞进了棉花,或者是进了水后般难受,只是由于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很久,人们也就不以为然,不予追究了。但是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为耳闷所困,并已经在多家医院诊治而久久不得其解的患者,他们究竟患了什么病?又该怎样治疗呢?
耵聍栓塞和外耳道异物
耵聍俗称耳屎,如果分泌过多,积聚过多,日久会形成质硬的团块,除了影响听力外,耳闷亦随之而来,一旦检查发现,医生用钩子将其清除,患者即可痊愈。
类同的情况是外耳道异物,如用棉签掏耳朵,棉花遗留在外耳道内;或有蟑螂等昆虫误入了耳道内,经清理取出后,耳闷症状即可消除。
咽鼓管功能不良
咽鼓管是沟通中耳和鼻咽部潜在的肌性管道,呈不完全开放状态,只有在张口、吞咽、咀嚼或打呵欠时才偶尔开放,以此来调节中耳腔内的压力,使之与外界气压得以平衡。所谓咽鼓管功能不良,实则是指其阻塞,多由于感冒或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或鼻咽癌等引起。因为管道不通,中耳腔内空气被吸收而出现负压,耳闷感觉油然而生,当然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另一种情况是咽鼓管异常开放症,这是与阻塞相反的一种情况,是指除了在正常的短暂开放期之外,仍然保持一段时间的通畅,这就出现了一种烦恼:耳闻自己的讲话声和呼吸声,并伴有莫名其妙的“耳闷胀感”,很可能误导医生作出咽鼓管阻塞的错误诊断,以此诊治,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分泌性中耳炎
这是一种以中耳内积液及听力减退为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病因涉及咽鼓管阻塞和免疫反应异常。急性发病之初可能有耳闷,按压耳屏后可暂时缓解,做捏鼻鼓气动作,空气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内,使中耳负压暂时消失,耳闷亦可有所缓解,但维持不了多久。
与分泌性中耳炎相类似的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指的就是乘飞机或高速电梯时所发生的情况。当飞机急速下降所引起的气压急剧增加,可出现剧烈的耳痛、耳鸣和耳聋,严重的可引起鼓膜破裂。对此类病变的治疗,一般用麻黄素滴鼻,口服黏液促排药物,如氨溴索和吉诺通等。
梅尼埃病
眩晕、耳鸣和耳聋是梅尼埃病的典型症状,在发病之初可能感觉耳闷,这是由于内耳水肿引起的压力感。可随眩晕而起,亦可在耳闷加重后引发眩晕,并持续一段时间。因此,耳闷与否,也能作为诊断梅尼埃病的依据之一。
颈椎病和高凝血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使颅内血流变慢,高凝血症患者的血流处于高凝血状态,为此可累及内耳血供,并引发耳部症状,其中有主诉听力下降,但听力检查可能正常,对此可用血管扩张药和调血脂药治疗,有可能迅速改善耳闷症状,但很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