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当天,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丁丁在宿舍里等待着母亲邹翃燕回复微信。每次联系不上妈妈时,他就格外想妈妈。“他在哈佛遇到任何生活或情感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我。”不过,任何人也想不到丁丁他,曾经是一名重度脑瘫患儿。
“固执”的产妇
1988年7月,一起医疗事故造成邹翃燕的胎儿宫内窒息。躺在产房里早已筋疲力尽的她,接到的是五张病危通知单和医生一句“理性”的建议。
“别要这个孩子了,将来会拖累我们一辈子。”丈夫近乎无情的理智,让邹翃燕失望至极。在骨肉和丈夫之间,邹翃燕最终选择了前者,自此开始一段注定荆棘丛生的人生。
“全能”的妈妈
当年,在武汉幼儿师范学校任教的邹翃燕月工资不过百余元。丁丁的康复治疗全部自费,光按摩就一周3次,每次5元。艰苦的治疗过程不堪回首,医生从未承诺丁丁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只说治疗一定比不治好。
为了给儿子一个尽可能安然的将来,她几乎拼尽全力:白天上班,晚上带儿子看病,风雨无阻;把自己训练成按摩师,一有时间就给儿子按摩;午间休息也要跑回家陪儿子玩撕纸游戏,开发智力。
精神的“导师”
在母亲精心陪伴下,丁丁2011年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同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就读。2016年3月,已经工作两年的丁丁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
“我从来没敢想过申请哈佛,是妈妈不停地鼓励我让我试试。我每次迟疑不前时,妈妈都会伸出有力的双手,护我前行,”丁丁说。
“很多家长在职场上可以雄辩滔滔,面对孩子不是溺爱成性,就是缺乏耐心,不会用平等而严肃的态度来和自己的孩子讨论。我妈妈则不同,意见相左时,她会引经据典让我心悦诚服接受她的观点。”在丁丁眼里,妈妈是“精神导师”。邹翃燕却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挚友。“我从不觉得自己伟大。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了孩子而不断成长进步的妈妈。”
关于此事,我们看网友怎么说:
布丁小小6:肚子里十月怀胎,那种生命的感觉没有当过妈妈的人是不会明白的,谁都希望孩子是健康的,往往意外都是不可预计的,既然如此当然会努力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