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低血压的机理、原因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阐述了低血压的发生机理,旨在教育人们平时不要忽视血压偏低的症状,从而通过生活习惯与方式、饮食运动及中医调理等方法改善和调整血压偏低的状况。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4666597.htm
关键词:低血压 护理 预防 保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26-01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 mmHg,舒张压低于60 mmHg,并出现眩晕及虚弱症者[1]。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小于等于100 mmHg(13.3 kpa)时即为低血压了[2]。本文主要从低血压的机理,原因,临床表现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低血压的发生机理,旨在教育人们平时不要忽视血压偏低的症状,从而通过生活习惯与方式、饮食运动及中医调理等方法改善和调整血压偏低的状况。
1 低血压发生机理
1.1 生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由于个体差异,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
1.2 病理性低血压病
病理性低血压病又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病和继发性低血压病,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原发性低血压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所致低血压,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继发性低血压病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于中枢神经细胞张力障碍有关的疾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发生障碍,血管舒张占优势,最终导致动脉血压降低。此外,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使体内某些调节血压的物质排泌失衡,如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类等升压物质分泌降低,而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舒血管物质增多,也可能参与低血压病的形成。至于遗传因素、年轻时患过某些传染病,慢性扁桃体炎、咽峡炎、营养失调如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缺乏,以及气候、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职业等等对低血压病的产生也都可能有关。
2 低血压的危害
慢性低血压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严重的低血压常较慢性无症状性低血压病人更低。可有头晕,头痛,虚弱,嗜睡,视力模糊,甚至晕,此型还伴有各种不同病因的多种临床表现[3]。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 mmHg~40 mmHg(2.6~5.3 kPa)或更多些,心率无改变,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3]。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3 家庭护理指导
低血压虽然像高血压一样无法根治,不过通过对患者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用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监督,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低血压的发生。
3.1 掌握关于低血压的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医务工作者应该及时提供些相应的低血压健康保健知识,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目前的身体状况,有利于低血压的控制和治疗。定期地监测血压,教会病人测血压的简单操作。
3.2 学会控制情绪
平时应该多参加些陶冶情操的活动,听些优美的音乐,看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电视,杂志等,保持情志舒畅。
3.3 合理的饮食
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者,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大豆、豆腐、红糖,有利于增加心排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从而提高血压和消除低血压的不良危险症状。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烟酰胺(维生素PP)等。以荤为主,增加营养,平时宜多吃猪肉,牛奶,猪肝,鸡肉,鸭肉,蛋类,鱼虾,大枣,桂圆肉及绿色蔬菜等营养丰富[4],常食用养心益血、健脾补脑的食物,如莲子、桂圆、桑葚等果品。对于那些食欲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料品,如醋,糖、柠檬汁、胡椒。适当饮用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3.4 中医调理
气血亏虚型头晕头痛健忘乏力伴心悸者,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语,神疲乏力,甚至晕厥,治宜补益气血。选用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养血当归精、人参补膏等;肾精不足头晕、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体形消瘦、怕冷者治宜补益肾精,充养脑髓,可选用河车大造丸人参首乌精[5];心气虚者:心悸,气短、胸闷表现特别明显,方可选独参汤加减。经验方:人参‘莲子各3钱,冰糖一两隔水炖熟,吃莲肉喝汤。脾虚或中气下焰,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者,方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心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常用生脉饮,炙甘草汤。除了药物治疗外,可以多食用一些补血补气的食物,如猪肝、阿胶、枸杞、龙眼、红枣等,有条件者也可以服用灵芝。灵芝不但能使血压高的下降,也能使血压低的升高。
3.5 医疗体育
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等。平时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对于体位性体位性低血压者要稍高枕头,醒后应稍停片刻再下床活动从座椅站立起来时也应慢慢而起立。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对于上述治疗无效: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刘珍才.常见多发病实用指南[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12.
[2] 张继东,高洪春,李长华.心血管病当代中医治疗[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6,8.
[3] 王全珍,徐晓璐.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
[4] 刘婷英.老年常见病自疗手册[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11.
[5] 王河.常见病自诊自疗完全手册[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