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的患者常会出现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以及吞咽障碍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有报道,大约50%以上的脑出血后患者会并发吞咽障碍[1]。患者会由于吞咽障碍的发生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产生,会导致患者的脑缺氧影响到临床恢复,严重患者会因为痰液阻塞呼吸道进而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产生。为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现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38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其中观察组男45例,女24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6岁。对照组男44例,女25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67岁。治疗前所有患者经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情况均为Ⅳ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采用中药口服药或者静脉滴注脑细胞代谢药等常规药物治疗。中药采取抗瘫健脑胶囊(全蝎、蜈蚣、人工牛黄、天竺黄、丹参、玄参、绞股蓝、冰片、忍冬藤)口服治疗,1~3 g/(次・d);脑复康口服治疗,0.8~1.6 g/次,3次/d。
1.2.2 观察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皮肤针治疗的具体方法是:先使用酒清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再用梅花针叩刺患者的甲状软骨两侧,条刺微见出血,治疗每隔1 d/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体针治疗的具体方法是:用毫针,取患者的天突穴进针深2寸,1次/d;舌针治疗的具体方法是:在患者的舌面进针,取毫针在舌后及舌体两侧,从针尖向舌根部进针,同时再取金津、玉液,进针后出血2~3滴后退针,1次/d,7次为1个疗程[2]。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主要参考洼田氏饮水试验[3]评分结果。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1.5 临床疗效评价
疗效优: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Ⅰ级,患者的摄食、吞咽能力恢复正常,饮水时没有呛咳情况;疗效良: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Ⅱ级,患者基本上可以经口进食,在饮水时偶有呛咳情况存在;疗效中: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Ⅲ级,或者经治疗提高两个级别,患者部分经口进食,在饮水时存在呛咳情况;疗效差: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Ⅳ级,经治疗病情没有改善或者严重[4]。
2 结果
观察组69例患者中,疗效优32例,疗效良29例,疗效中6例,疗效差2例,疗效优良率是88.41%;对照组69例患者中,疗效优19例,疗效良27例,疗效中16例,疗效差7例,疗效优良率是66.67%。两组患者在疗效优良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传统针灸治疗主要是“针”和“灸”共同构成,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针灸理论、针灸技术腧穴,以及操作相关的器具,在针灸的形成、临床应用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中国汉民族文化以及地域的显著特征,是中国传统汉民族文化以医疗科学传统发生的重要宝贵遗产,对中国很多常见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5]。针灸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临床疾病手段,是一种“内病外治”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通过使用一定的临床操作手法来治疗人体全身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临床治疗上要首先按照中医的诊疗方法对患者的病因进行诊断,寻找出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在辨别患者所患疾病的特有性质,认定患者的疾病属于何种经脉,何种脏腑,并且辨明属于表里、虚实、寒热中何种类型,在做出诊断后,根据相应的配穴处方来进行下一步的针灸治疗。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目的是通过:通经脉,调气血,使得患者人体的阴阳归于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使的脏腑的功能趋于相对的调和,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针灸主要治疗途径是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以可使病中淤阻的经络得以通畅,进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传统中医认为[6],经络内属于脏腑,而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为经络的最重要的一种生理功能。如果人体的经络不通,就会使得气血运行受阻,就会出现疼痛、肿胀、麻木、瘀斑等临床症状。
脑出血后出现吞咽困难主要是因为血肿的占位效应导致舌咽、迷走、舌下神经出现核性及核下性损害,进而出现真性的球麻痹或者双侧皮层脑干束的损伤出现的假性球麻痹,进而患者会出现吞咽动作的不协调,患者就会出现脑血出后的饮水、进食困难等症,脑出血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脑复康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大脑半球经胼胝体的信息传递,可有效增加大脑于对磷脂以及氨基酸的生物利用以及蛋白质合成作用,有效的激活患者体内的腺苷酸激酶活性,进而有效提高的吞咽能力康复;r-氨酪酸可以提高葡萄糖磷酸化酶活性,并参与到脑组织蛋白质、糖的代谢;使用针灸治疗,可以从阳引阴,通关利窍,使得气血通畅,穴道受到濡养,进而使得吞咽障碍得到有效环节。采取针刺舌体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舌体活动功能,不但刺激了患者的舌周围神经,也有效改善了舌部的活动功能,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的功效,使得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该组研究显示,针药结合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困难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了吞咽功能。综上所述,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吞咽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