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抗凝药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1293 0
赵金亮
19-04-16 22:07:54
只看楼主

“给你做个基因检测,看看你对华法林是不是敏感,看看你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不是抵抗……”。抗凝药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是精准医学吗?不是!因为这种做法很不精准,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有限,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诊疗费用。


先说说华法林。目前的确已经发现一些基因(如CYP2C9、VKORC1、CYP4F2等)与华法林的用药剂量有关,但基因多态性只能解释50%左右的华法林的剂量差异。除基因多态性外,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体重、体表面积、肝肾功能、合并用药以及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均可显著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仅仅靠一两个基因的检测就确定用药剂量是很不可靠的。并且现有研究并未证实在基因检测指导下应用华法林治疗比标准的剂量调整方法能够更为有效的减少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正因如此,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不推荐将基因检测常规用于华法林剂量的确定与调整,只有在少数特殊病例(如在华法林剂量很低时发生出血或者华法林剂量很大时仍不能使INR达标)方可考虑进行基因研究,并且这些检测结果也只供参考。

 抗凝药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样如此。目前一些医院开展了关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的基因检测,并且很多一些医生建议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抗血小板药物。这种做法貌似很合情合理:既然检测结果显示一位患者对某种抗血小板药物不敏感或者抵抗,就不宜再用此药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请注意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外权威学术机构所颁布的主流指南均不推荐将血小板功能检测(包括基因检测)用于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倘若血小板功能检测真的具有像一些宣传所说的那么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什么这些权威指南均不推荐呢?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检测方法并不靠谱。

 

2017年ESC年会期间报告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应用4种检测技术评估血小板功能,得出了4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包括血小板高反应性与低反应性等参数)。值得一提的是,有17%的患者用一种方法检测结果为高反应性、但另一种检测方法却为低反应性。这足以说明至少在现阶段,这种做法很不可靠,无法指导临床实践。实际上,近年来先后结束的数项大型随机化临床研究均表明,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不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血小板聚集力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受到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目前尚难以通过几项化验参数或几个基因对药物疗效进行准确预测。基因检测与血小板功能检测不仅不能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肯定性的信息,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宜常规用于临床实践。当然,这并不是彻底否认这一思路,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未来也许会在临床上有更大应用价值。

 

临床上很多听上去很有道理的东西,却经不起实践检验。有些东西我们一时难辨真伪,没关系,看指南。只要遵循指南做事,就不会有原则性错误。

 

抗凝药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下载二维码,微信识别,观看丁荣晶教授主讲三小时的《心肌梗死与心肌康复》

抗凝药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近期北大人民医院丁荣晶教授在472250339这个Q群内免费为大家解答问题,有需要帮助的可以进群咨询!



展开全文
举报回复楼主
请先登录
耳鼻喉的治疗,哪里强!专业30年治疗。耳鼻喉的治疗,哪里强!专业30年治疗。
取消
取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