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本病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致气虚痰伏,加之外感风寒或饮食失慎、外邪引动伏痰,搏击气道,升降失司,肺失肃降,故哮鸣喘息发作,移时气降痰顺,渐至平复。但终因肺脾肾气虚,痰伏结臼,偶遇风寒或饮食差异,又再发作。故发作时治肺祛邪,缓解期治脾肾以扶正。
中医辩证施治分发作期及缓解期的治疗。
1.发作期。
(1)寒证。主证:咳嗽喘促、喉中哮鸣、呼气延长、痰白稀有泡沫、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重者端坐呼吸、张口拾肩,面青灰,汗出,舌质淡、苔白薄或白腻、脉缓或滑。
治法:温肺散寒,降气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三子养亲汤。
干姜1.5 克,桂枝3 克,麻黄3 克,白芍10 克,细辛1.5 克,法夏8克,五味子5 克,苏子8 克,白芥子5 克。莱菔子10 克,甘草5 克。
方解: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芍药与桂枝配合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以五味子之收敛,散中有收,以防肺气耗散太过。凡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以致咳嗽喘息,痰多而稀者有解表化饮、治咳平喘之效。加苏子降气行痰,白芥子畅隔除痰、莱菔子消食化痰。
(2)热证。主证:咳嗽喘促,喉中痰呜,呼气延长,咯痰黄稠,烦躁胸闷,口渴饮,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石膏。
麻黄3 克,银杏10 克,黄苹8 克,桑白皮10 克,苏子8 克,法夏10
克,款冬花10 克,北杏8 克,甘草5 克,石膏15 克。方解:麻黄、杏仁、开肺疏邪,法夏、银杏、苏子化痰降浊,黄芩、桑皮、石膏除郁热而清肃肺气,款冬花、甘草甘润养肺燥而益金。
2.缓解期。主证:肺脾两虚:咳嗽气短,咯痰清稀,面白无华,倦怠无力,纳减消瘦,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濡无力。肾气虚:喘咳,气短,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四肢不温,语音低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温肾。
方药:补肺健脾温肾汤(自拟验方)。
党参10 克,熟地10 克,五味子3 克,款冬花6 克,获苓12 克,淮山12 克,胡桃肉12 克,茧丝子10 克,地龙6 克,炙甘草3 克。
方解:党参益气补肺,熟地、五味子滋肾敛肺,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咳,茯苓、淮山健脾渗湿,胡桃肉、茧丝子温补肾阳,地龙通络解痉,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