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中医中称为“鼻鼽”,古代又称为“鼽”“鼽嚏”“鼽鼻”“鼽水”,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从《黄帝内经》到清代,诸多医典在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上有着全面的阐述。
一、加强鼻窍敌之力
中医讲鼻为肺窍,鼻的正常功能需要肺气的正常宣发,同时,鼻又依赖脾化生气血的濡养,肾督阳气温养鼻窍,才能保持正常的呼吸、发声共鸣、抵御外邪等生理功能。所以在治疗上多从肺、脾、肾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鼻鼽病宜采取综合疗法,包括口服汤药或中成药;针灸疗法(以局部取穴及阳明、太阴经取穴为主,并可根据兼症不同而适当选取配穴,必要时亦可配合电针仪治疗,以增强疗效)、艾灸疗法;也可冬病夏治贴穴位,或针刺、埋针或用王不留行贴压调脏腑;另有穴位注射迎香、合谷等穴位,用斑蝥炒酥,贴于内关或印堂等穴的发泡疗法,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体质、病情等辨证而定。
二、中医预防保健
患者应注意用鼻呼吸,养成有涕擤出、擦拭的习惯,同时应注意加强食疗,可多食用山药、大枣、扁豆、芝麻、百合、核桃、银耳、羊肉等食物,如冬季食用当归或生姜炖羊肉、狗肉炖附片等。或于季节性发病之前两周开始,请中医辨证调服中药预防。一旦患病,应该及时就医。
按照中医循经治疗的原则,经常做保健按摩有利于预防鼻鼽病。以下按摩手法适用于所有的头面部疾病。
1、宣肺通络法:令患者端坐,术者位于患者左后方,左手按于患者前额,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分别按压患者两风池穴等,行推拿手法5分钟,使酸麻胀感从颈项放射至肩、背、胸部。常取风池、大椎、肺俞穴。
2、开窍行气法:令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者头顶侧,双手食指按压于睛明穴,中指按压太阳穴,推拿5分钟,使眼球及前额部有酸麻胀感;或双手食指按压承泣穴,中指按压迎香穴,行推拿手法5分钟,使鼻部周围有酸胀感,鼻腔通气舒畅感。
3、醒脑泄浊法:令患者仰卧,术者双手拇指按压头维穴5分钟,使头顶及前额有酸胀感;或拇指按压于百会穴,行一指禅手法5分钟,使头顶、颈项部及额部有酸胀松弛感;或取印堂、头维、上星、太阳、迎香等穴,行拇指拍抹法5次。
采取头面部放松的手法也有利于鼻鼽病的预防。(1)手梳头:两手十指分开,微曲,从前发际梳到后发际30次。(2)揉太阳穴:以两手中指罗纹面按揉太阳穴,以酸胀为宜。(3)抹额:两手食指屈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面紧贴印堂,由眉间向前额两侧抹3次。(4)按揉脑后: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用力作旋转按揉,然后按揉脑后,以酸胀为宜。(5)搓手浴面:先将两手搓热,然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擦至下颌,连续30次。(找良医网提示您上述保健方法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