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是儿童常见症状,俗称积食,长时间食欲减退可导致病儿体重减低,甚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使免疫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小儿厌食症的概念为:一是食欲差、 食量少,与同龄儿相比或与自己正常时相比食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二是无明确具体疾病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食欲差,一般持续三周以上。导致小儿厌食的原因很多, 如:消化系统疾病、全身或其他系统感染性疾病、胶原病、某些营养素缺乏、药物毒物影响、心理因素影响等等。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心理、饮食因素所致厌食常为 目前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厌食症的类型也由过去的虚寒型为主,转变为实热型居多的多种类型。西医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按时进食、控 制零食、营养均衡等,并采用一些胃肠动力药、维生素及胃酶合剂、乳酶生、酵母片等。鉴于西医的治疗有限,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可以想象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 厌食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求本。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胃气盛则受纳如意,脾气旺则运枢自如,脾胃协调则清气得升,浊气得降,水谷精微 输布五脏六腑,诸多病因损伤脾胃,枢机不利,百疾顿生。因此可见调理中焦脾胃即可消除疾病。中医讲求辨证论治,认为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为厌食, 症状体征不同,证型不同,用药也不同。一般中医将此病分为7种证型。
1.脾胃失调型:表现为食欲差,面色黄,时有腹痛,大便干燥,舌淡,苔少,脉细弱。治以运脾开胃。常用莲子肉、苏梗、佛手、砂仁等药物。
2.脾湿气阻型:表现为纳差,呕吐,腹胀,大小便不畅,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治以健脾行气。常用大腹皮、枳实、厚朴等药物。
3.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腹痛以中上腹为主,喜温喜按,大便稀,舌淡红,苔白,脉沉弦。治以温脾止痛。常用良姜、香附、丁香等药。
4.脾虚型:表现为腹泻,乏力,腹部隐痛,舌淡红,脉滑。治以补脾止泻。常用苍术、茯苓、乌梅等药。
5.阴津不足型:表现为食欲差,大便干,口渴,烦躁,舌红,胎干,脉细弱。常用何首乌、鲜藕、肉苁蓉等药。
6.阴虚内热型:表现为睡眠不安,夜啼,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脾清热。常用元参、灯芯草、蝉衣等药。
7.脾虚失摄、气血不足型:表现为纳差,乏力,面色黄,有出血现象,出汗多,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治以固摄止血、益气健脾。常用生黄芪、黄精、茜草、藕节等药。
总之,孩子厌食是普遍现象,几乎每位家长都深有体会,引起厌食有多方面因素,不同孩子要具体分析,药物治疗仅是一个方面,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及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