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叫做消化性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溃疡病。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医生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下面笔者就溃疡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医学论文发表
2 溃疡的形成原因
2.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这种细菌的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窦炎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有慢性胃窦炎存在。在胃溃疡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为70%~90%,在十二指肠溃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高达95%~100%。所以,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溃疡,均需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才可能根治。
医学论文发表
2.2 滥用药物 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都引发溃疡病,其中以阿司匹林尤甚。
2.3 精神因素 情绪不良、精神紧张都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胃酸的分泌,又影响胃肠道黏膜的血液营养供应,而引起溃疡病。如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青年在过度劳累、终日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
2.4 饮食无规律 暴饮暴食或无规律饮食,都可影响胃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可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导致溃疡病的发生,并可影响黏膜的修复。
2.5 嗜食零食 因为吃零食后刺激胃酸分泌,但由于摄入食物较少无需大量胃酸来帮助消化,多余的胃酸就会消化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本身,造成消化性溃疡。
2.6 吸烟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有损伤胃黏膜的作用,长期吸烟还可使胃酸分泌过多;使胆汁返流进入胃而破坏胃黏膜;抑制胰分泌HCO3,中和胃酸的能力下降;并可造成黏膜中前列腺素含量降低,而前列腺素有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以上这些均说明吸烟是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2.7 饮酒 酒精可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黏膜也有直接损伤作用。有饮酒嗜好同时又经常吸烟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者,更易发生溃疡病。
2.8 遗传 溃疡病患者家庭中的再发率风险高;单卵双胞胎同时发生溃疡的几率在50%以上;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O型血较其它血型多见。
2.9 地理环境与气候 不同地域的溃疡病发病率有所不同,据有关胃镜检查资料发现,我国消化性溃疡的地域特点是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气候改变也是诱发溃疡病的因素之一,秋冬与冬春之交为消化性溃疡的高发时期。其它慢性疾病的影响 患肺气肿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比正常人高3倍;冠心病、动脉硬化会造成胃黏膜供血不佳,可影响溃疡的愈合;肝硬化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乙肝病患者表面抗原阳性,胃溃疡发病率高达33%。
3 胃溃疡病的种类
由于不同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不一样,所引起的溃疡病类型也不相同:
3.1 复合性溃疡:胃与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存在的称之为复合性溃疡。多因先有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幽门排空障碍而出现胃窦部涝留,继而发生胃溃疡。复合性溃疡病程较长,症状较重,且易引起出血或幽门梗阻。
3.2 多发性溃疡:一般溃疡病例只有一个溃疡,如有2~3个同时存在的即称为多发性溃疡。
3.3 巨大溃疡:如果溃疡直径大于2.0届米,即称为巨大溃疡。巨大演疡可并发胃后壁穿孔、胰腺受累及,常误诊为胰腺癌。
3.4 应激性溃疡,由于外伤、大手术、颅脑部疾患、严重感染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道粘膜急性损伤、出血、糜烂和坏死而形成的溃疡。本病多于应激后10天左右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男女差异。发病前多有外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病史。常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呕血、黑便,发病多突然,常无前驱征兆且不易止血。此外、可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返酸等消化系统症状,但较一般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为轻。可通过胃镜检查或气钡双重朋予以确诊。治疗上徐对症处理外,应积极按疗原发病。 3.5 吻合口溃疡:又叫边缘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手术后易发生,多位于吻合口,呈圆形成椭圆形溃疡,或单发或多发,一般在手术后2-3年发生。
3.6 胰源性溃疡:亦称胃泌索瘤或卓。艾综合征,为胰腺β细胞瘤。主要是因为胃窦部、十二指肠的G细胞增生,分泌大量的胃泌素,而引起多发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为顽固性消化性溃疡的症状,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亦可有暴发型。溃疡为多发性,常发生于十二指扬,亦可见于胃、食管、空回肠等。可通过胃酸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影象学检查等予以确诊。诊断明确者首选的治疗是外科手术切除。
4 溃疡疼痛的特点
4.1 慢性经过,除少数发病后就医较早的患者外,多数病程已长达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周期性:除少数约10-15%患者在第一次发作后不再复发,大多数反复发作,病程中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互相交替。反映了溃疡急性活动期、逐渐愈合、形成瘢痕的溃疡周期的反复过程。发作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缓解期可长至数月或几年。发作频率及发作与缓解期维持时间,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溃疡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及巩固疗效的措施而异。发作可能与下列诱因有关:秋未或冬天发作最多,其次是春季、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少数也可无明显诱因。节律性:溃疡疼痛与胃酸刺激有关,临床上疼痛与饮食之间具有典型规律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直至下次进餐后重复上述规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2-3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或服用制酸剂后完全缓解。腹痛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前及晚间睡前或半夜出现,空腹痛夜间痛。胃溃疡位于幽门管处或同时并存时,其疼痛节律可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当疼痛节律性发生变化时,应考虑病情发展加剧,或出现并发症。疼痛的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内脏疼痛定位模糊,不能以疼痛部位确定溃疡部位。若溃疡深达浆膜层或为穿透性溃疡时,疼痛因穿透部出位不同可分别放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疼痛的性质与程度:溃疡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可描述为饥饿样不适感、钝痛、嗳气、压迫感、灼痛或剧痛和刺痛等。
4.2 其它: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嗳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恶心、流涎、呕吐、便秘等可单独或伴疼痛出现。反酸及胸骨后烧灼感是由于贲门松弛,流涎是迷走神经兴奋增高的表现,恶心、呕吐多反映溃疡具有较高活动程度。频繁呕吐宿食,提示幽门梗阻。便秘较多见与功能紊乱有关。部分患者有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本病活动期可有上腹部压痛,缓解期无明显体征。胃溃疡的体征在缓解期多不明显,发作期如无并发症,可仅于上腹部疼痛区有压痛点,一般较轻。后壁穿透性溃疡在背部11~12胸椎两旁常有压痛。
5 治疗
5.1 正常维持治疗:适用于反复复发,症状持久不缓解,合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或伴有并发症者。维持方法:选用甲氰咪胍400mg、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20mg,睡前一次服用;也可用硫糖铝1g,每日2次口服。正规长期维持疗法的理想时间尚难确定,多数主张至少维持1~2年,对于老年人、预期溃疡复发可产生严重后果者,可终身维持治疗。
5.2 间歇全剂量治疗:在病人出现严重症状复发或内镜证明溃疡复发时,可给予一疗程全剂量治疗,据报道约有2/3以上病人可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易为多数病人所接受。
5.3 按需治疗:本法系在症状复发时给予短程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停药。对有症状者,应用短程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而让溃疡自发愈合。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在症状消失后即自动停药。按需治疗时,虽然溃疡愈合较慢,但总的疗效与全程治疗并无明显差异。
总之只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有节,生活有规律,适当运动,属身心疾病心情愉悦,乐观避免紧张有着重要作用,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就能有效的治疗溃疡。